中石化中原油田通過多舉措 為職工搭好成長的“梯子”解除后顧之憂
2021-12-28 16:37:47來源:工人日報
如何幫助轉崗分流的外闖職工迅速進入角色?中石化中原油田通過制訂“三步走”培訓計劃、開通“服務直通車”、構建心理關愛體系等舉措,為職工搭好成長的“梯子”,解除職工的后顧之憂。
足跡遍布國內23個省區市,以及沙特、文萊等8個國家,運行項目341個,用工總數高達7595人……這是中石化中原油田外闖職工群體的一組數據。
歷經改革后,如今的中原油田主動破解困擾企業人多油少的突出矛盾,在“減負”“瘦身”調整結構的同時,堅持職工“轉崗不下崗”,一大批職工主動走出去承攬外闖市場項目。如何讓這些外闖職工感受到“大后方”的溫暖?中原油田聚焦他們的急難愁盼問題,從搭建平臺拓寬成長成才通道入手,從細微服務職工著眼,提供EAP(職工心理關愛計劃)心理援助和健康管理服務等一系列定制化服務。
“現在,距離油田本部最遠的工作地點已達萬里,但這些‘闖將’們從未感覺到‘走遠’,始終能感受到來自‘家’的關心關愛。”中原油田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蔡東清感慨地說。
搭好“梯子”
半年前,轉崗來的王大洋還是一個“技能小白”。然而,在歷經一系列重點培訓后,王大洋迅速成長為中原油田油氣儲運中心廣東天然氣投產保運項目部茂名作業區班長。
為使轉崗分流職工盡快達到獨立上崗條件,中原油田加強對職工的轉崗儲備培訓。“油田制訂‘三步走’培訓計劃,將培訓分為了解融入、學習培訓、考核評定3個階段。”中原油田副總政工師、工會副主席范銳說,培訓為職工在工作、學習等各個方面盡快適應新環境,掌握不同工種崗位所必備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奠定了堅實基礎。
技能素質的提升不僅帶來收入的提高,更是“穩定軍心”的定心錨。中原油田樹立“工人有技術才更有力量”的理念,實施職工素質建設工程,圍繞學歷提升、技能晉級、創新攻關,持續推進“中原工匠杯”等各類技能競賽,拓寬技能工人成長成才“綠色通道”,引導外闖職工自覺地將個人發展與企業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同時根據考核結果兌現專項獎、總經理獎,調動外闖職工助力提質增效的積極性。
守好后方
兩年多前,中原油田普光項目部職工黃濤(化名)因突發腦梗臥病在床,油田第一時間給予暖心幫扶,協調診療專家為其進行緊急救治,待其病情穩定后,又定期為其及其家人提供暖心幫扶,并邀請康復醫生上門對其進行針對性指導訓練。這項服務持續了916天,從未間斷。
外闖職工在外,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家人。中原油田開通外闖職工“服務直通車”,健全外闖職工家庭服務檔案,設立24小時服務專線,組織600余名志愿者為他們提供子女教育、應急陪護等方面的幫扶。同時,打造“15分鐘服務圈”——外闖職工家人遇到突發事件需要幫助時,可先撥打24小時暖心服務熱線;接線人員做好求助者所在地、訴求事項等信息記錄,轉發至“15分鐘服務圈”群;群內距離被幫扶者地址較近、具備對應幫扶條件的志愿者會“搶單”予以幫助。
在中原油田,專門針對外闖職工成立的“四子”專班,關注“菜籃子、飯盤子、書袋子、藥箱子”;開展“兩堂一舍一室”星級達標競賽,為分散食宿的職工協調宿舍樓、健身房等場所,并配發血壓儀、應急包等,保證職工快樂工作、健康生活。
直抵內心
外闖職工常年在外,心理情緒無法得到及時疏導,加之陌生的環境和不適應的氣候,心里苦悶的現象很普遍。于是,中原油田構建了職工心理關愛體系,然而,運行初期大部分職工對其不了解、不接受,抱著“敬而遠之”的態度。
對此,中原油田多次邀請專家舉辦心理健康專題講座,普及心理健康相關知識,并組建巡講團隊,精心打造“情緒管理與壓力舒緩”“健康從心開始”等課程,深入一些外部市場,通過現場游戲互動、沙盤推演分析等環節,走近外闖職工,幫助職工科學化解心理壓力。同時,開通EAP服務熱線、心理援助網絡在線咨詢、APP心理關愛專欄等線上服務,形成“線上+線下”“服務+培訓”“團隊+個體”全方位的EAP服務體系,讓職工“有話愿意說”。
中原油田搭建的首批20家職工健康驛站,不僅能為職工提供緊急醫療和救治服務,還可用于職工日常檢測,連續綜合評定職工健康狀況,在引導職工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余嘉熙)